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开放地走入田野
作者:
鲍卫平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2839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的华北乡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1.238-241
冯仕政
黄家亮
摘要:
定州乡村的复杂性在于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这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考验。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法律知识的增多、权利意识的增强,矛盾纠纷的案例不断增多,经济方面的纠纷显著增加,“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有限的司法资源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与纠纷,是基层工作人员不断探索的方向。在基层矛盾纠纷治理的经验分享上,一方面,政法委、公安局、人民法院等都强调各部门协调作战,构建多部门互动协商的调解体系非常有利于纠纷解决。另一方面,他们都指出了纠纷解决关键还是在基层,越早排查出来,越早进行干预,危害越小,纠纷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作为研究者,想认识乡村的现实情况,走出信息茧房并不够,还要摆脱在其中养成的定势思维,以开放的态度走入田野。
关键词:
田野调查
基层治理
研究者
信息茧房
作者简介:
鲍卫平:
鲍卫平,写作本文时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中国融通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报告
“特殊”的普通人
初遇乡土:记一次与田野的对话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绪论
作为“文化实践”的网络民族志——研究者的视角与阐释
家长组织为何需要与研究者建立联系
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伦理议题
实践者比研究者更有智慧
导论
李村调查心得
互联网、快速交通与人类学研究转变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