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研究——以“挑战杯”项目为分析视角

作者:
广州市团校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6908字
所属图书: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主要基于2021年开展的广州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现状调研数据,对广州大学生参与“挑战杯”基本情况、参赛目的、获奖因素、参赛收获、项目成果及转化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大学生创新意愿较强,男性、本科院校学生创新意愿更高;参赛动机多元化,提升创新能力为最主要目的;团队协作、老师指导、学校支持和政策环境是团队获奖的主要因素;参赛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全方位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尤为明显。但也同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价值引领机制有待提升;创新培育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构建;创新保障机制不健全,外部支持机制有待创新;经费运作有待优化,成果转化机制不通畅;配套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输送机制有待完善等。为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新广州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改进,完善价值引领机制,强化培养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战略规划,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盘活资源,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外部支持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助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完善政策输送机制,营造促进创新创业舆论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广州 创新创业机制“挑战杯”

作者简介:

广州市团校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涂敏霞,广州市团校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与青年工作;胡勇,广州市团校研究中心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吴小晋,广州市团校教研部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共青团工作;孙慧,广州市团校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就业创业;冯英子,广州市团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发展;邵振刚,广州市团校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志愿服务基础理论;曾志敏,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柴茂昌,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协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与人才政策;陈柳茵,广州市团校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 (一)青年是创新创业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 (二)广州“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青年创新型城市”
  • (三)广州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发展与广州建设创新之城、青年创新型城市要求不相匹配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资料收集方法
  • (三)样本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的现状
  • (一)参赛主体基本情况
  • (二)参赛目的
  • (三)获奖因素
  • (四)参赛收获
  • (五)项目成果及转化情况
广州大学生创新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价值引领机制有待提升
  • (二)创新培育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构建
  • (三)创新保障机制不健全,外部支持机制有待创新
  • (四)经费运作有待优化,成果转化机制不通畅
  • (五)配套政策宣传不够,政策输送机制有待完善
进一步优化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价值引领机制,强化培养教师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 (二)强化战略规划,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
  • (三)盘活资源,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外部支持机制
  • (四)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助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
  • (五)完善政策输送机制,营造促进创新创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