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男女大学生学术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
郑新蓉
出版日期:
2005年8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577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8.78-85
刘伯红
谭琳
姜秀花
宓瑞新
摘要: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女大学生在高等学校的比例近年来已明显增长, 而且女性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也越来越不让须眉。 但是, 社会、 学校、 家长以至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却认为: 女大学生在数学、 科学和哲学领域的 能力不如男大学生, 那么, 学习数学和学习哲学的男女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他 (她) 们对自己学习这些学科的认识和想法与他 (她) 们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得出一些几点结论:一是当代女大学生的发展是与专业的选择, 即所学学科的性质密不可分;二是我国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领域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三是目前哲学领域仍然是非常男性化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四是学哲学的女大学生中已经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性别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差异
哲学
学科认识
作者简介:
郑新蓉: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多元文化与妇女教育等。
相关报告
陈法易学和儒学思想的研究向度及收获
知识哲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课程的实践属性——人文—实践取向的专业课程设计
思维方式的研究是一个哲学问题
“时间价值论”与“量子认识论”——钱学森院士对现代自然科学若干发展的总结及其对价值哲学研究的启示,兼说“诗意幸福论”
何以幸福?教化、制度设计抑或革命?——以柏拉图早晚期和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方案为例
幸福社会何以可能?——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侧记
我国实践研究的哲学和知识基础
传统而自立的侨乡妇女——江门五邑地区妇女社会地位生存现状调查
北京市劳动参与的性别差异及发展趋势
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对男性和女性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
·
研究的设计
·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综述和评价
研究结果
(一)男女性别特征与哲学学科性质
(二)现行的哲学教学与女性的发展
结论及建议
(一)当代女大学生的发展是与专业的选择,即所学学科的性质密不可分的
(二)我国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领域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
(三)目前哲学领域仍然是非常男性化的、独特的学科领域
(四)学哲学的女大学生中已经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性别意识
(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