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代际共融的文化与历史传统

作者:
李俏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1657字
所属图书:
代际共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借鉴国外发展理念,着重对中国代际共融的纵向梳理,即结合对中国谚语、民间故事、儒家经典著作等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挖掘中国代际共融的文化传统、历史形态及现实需求,从而为后文本土化的政策设计提供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区发展代际共融

作者简介:

李俏:江南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首席专家,江南大学代际共融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老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第三层次人才,江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江南大学青年科研之星,江南大学巾帼标兵,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主要从事农村养老、代际关系、智慧康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项,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2项,各类地市级与横向委托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数字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学网、中国乡村发现网、中国农村研究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等全文转载,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作为论点摘编,获省级科研奖1项、市厅级科研奖8项。

文章目录
中国代际共融的名实之辩
  • (一)“名”:不同语境下的文字表达
  • (二)“实”:情理共通的社会追求
中国代际共融的文化传统
  • (一)家庭代际支持:“长幼有序、父慈子孝”
  • (二)家族和宗族代际互助:“收养孤弱、聚族自保”
  • (三)邻里代际合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 (四)社会代际关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国代际共融的现实需求
  • (一)代际友好:适应家庭变迁的需要
  • (二)积极养老:老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 (三)文化反哺:代际伦理转型的需要
  • (四)社区发展:宜居社区建设的需要
  • (五)社会共享: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中国代际共融的历史形态
  • (一)代际共融与互助养老相交织
  • (二)互助养老的适应性问题
  • (三)代际共融是互助养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