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基于城市数字化视角下的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研究

作者:
课题组 方洁 黎珍辉 吴戡 张义修
出版日期:
2023年2月
报告页数:
45页
报告字数:
34007字
所属图书:
大城大道:中国超特大城市发展规模及结构战略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规模效应影响下,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今天的数字化就是100年前的电气化,城市数字化推动的治理不仅可以基于数据优化城市既有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大城市病”,也为探索超特大城市的合理规模及结构提供了基础支撑。城市数字化带来了重新认识城市、认知城市规模研究问题的视角,并构建起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新型资源观。数字化时代,城市资源不仅包括物理形态的自然资源,也包括非物理形态资源,尤其需要重视结构化的公共服务、数据等非物理资源。“城市大脑”技术体系下的“城市大脑”开放创新平台(citybrain.org)为数字化认知城市提供基础支撑(即数据网络、算力设施和城市智能引擎)。“城市大脑”中枢化体系致力于解决城市数据资源、技术能力、治理决策的碎片化问题,从系统意义上提升城市整体治理能力,精准回应市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2016年杭州市启动的“城市大脑”建设,是一次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调节泊位资源配置、优化医疗服务、精准匹配惠企对象、提升文旅服务质量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治理成效。基于“城市大脑”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有助于通过数据资源重新认识、重新配置城市既有资源,推动从基层社区到中心城区再到都市圈的多层级协同治理,最终实现城市整体协同治理,有效缓解“大城市病”问题的同时,持续为未来超特大城市规模与结构的动态合理化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及支撑手段,促进超特大城市治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寻求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城市建设数字经济超特大城市

作者简介:

课题组:课题组组长 : 王坚,杭州云栖工程院创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员(除黎珍辉外,其他均为杭州云栖工程院 自愿者) 方洁,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教授;黎珍辉,杭州云栖工程院首席科学家;吴戡,之江实验 室助理研究员;张义修,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谷保静,浙江大学教授;郑冠杰,上海 交通大学助理教授。鸣谢 薛贵荣,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CEO;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章琪,杭州 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围,杭州市文广旅游局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副主任。

方洁: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教授

黎珍辉:,杭州云栖工程院首席科学家

吴戡:之江实验 室助理研究员

张义修: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文章目录
·摘要
城市数字化是城市发展必由之路
  • (一)突破城市承载力困境需要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 (二)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新路径
  • (三)城市数字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大脑”是实现城市数字化的关键
  • (一)“城市大脑”已成为城市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
  • (二)以数据资源为基础重新盘整城市资源
  • (三)基于数据资源重新配置城市资源
  • (四)基于“城市大脑”建设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
城市数字化治理探索实践
  • (一)“在途量+延误指数”显示交通资源配置
  • (二)“停车指数+泊位指数”衡量泊位资源与空间结构
  • (三)“先看病后付费”场景调节医疗服务与时间资源
  • (四)“惠企直达”场景精准拨付惠企资源
  • (五)“多游一小时”场景优化配置文旅交通与时间资源
以数字化推动城市整体协同治理
  • (一)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多维度协同治理
  • (二)建立中枢化机制,推进城市整体性治理
数字化治理对城市合理规模与结构的探索
  • (一)以数字化促进基层社区资源本地化配置
  • (二)以数字化助力超特大城市及其中心城区治理
  • (三)以数字化协同都市圈治理的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