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信任与价值共识: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的行动起点

作者:
朱志伟
出版日期:
2023年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3794字
所属图书:
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的行动过程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宏观社会结构中,行动者之间的交往多是间接性的,需要某种机制搭建起联结行动者与行动者的关系结构。作为法人行动者的社区基金会从动员资源到获得资源,这是一个行动过程的执行逻辑,社区基金会为了获取实践场域中的资源,必须在自身与其他行动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且形成价值共识,这是社区基金会吸引资源主体与其进行资源对接的内在动力,是一个行动者从另一个行动者处获取资源的基础,正是此种价值引导着集体行动者、个体行动者发生互动。在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的实践场域中此种信任关系的建立首先体现在与政府部门的交往过程中,社区基金会在资源动员活动中需要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的关系,遵守相关制度规范,确保其他的行动者与自身进行交往不会带来风险、增加交往成本,甚至此种合法性交往还会使其他行动者受益。其次,社区基金会与行动者之间需要信任关系来联结,特别是对具有很强区域特征的社区基金会而言,如何获取其他行动者信任,使之愿意为社区基金会提供资源支持,共同致力于社区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此外,基于共同价值的公益共识的营造也是吸引其他行动者与社区基金会开展公益行动、实现公益资源持续性发展的无形条件,可以充当社会联系与凝聚的媒介。因此,本文研究了社区基金会何以有效吸引其他主体为其提供发展资源入手,旨在回答社区基金会凭借什么可以获得其他不同资源主体的支持,使这些主体放弃资源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信任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社区基金会

作者简介:

朱志伟:1989年生,华东理工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现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理论专委会第二届青年理事、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从事基层治理、公益慈善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1项市厅级重大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在《公共行政评论》《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网等转载;翻译英文专著《现代城市里的好邻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

文章目录
从规制到合作:社区基金会与政府部门的多层面互动
  • (一)政治影响力的嵌入:对制度规训的遵从
  • (二)领导干部“请进来”:增强组织影响力的权变性策略
  • (三)积极开展部门合作:探寻多主体支持的策略应对
社区基金会的主体行动与信任关系营造
  • (一)信任关系:一个关于慈善公信力的命题
  • (二)“走街串巷”的艺术:与居委会的合作式分工
  • (三)利他过程中的利己:服务对象的理性选择
  • (四)从“悬浮”到落地:居民参与形式的多重变奏
社区性回归:社区基金会共识价值的实践方向
  • (一)“公益,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一场宏大叙事的展开
  • (二)驻区企业的链接:探寻“经济人”中的社会性
  • (三)“家的隐喻”:情感治理的实践表征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