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求同存异与张力弥合: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的主体冲突与应对

作者:
朱志伟
出版日期:
2023年2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6937字
所属图书:
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的行动过程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有限的慈善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慈善组织数量导致在很长时期内会出现慈善资源的争夺现象,在争夺过程中因权力的分化、主体地位不同以及行为价值观的差异会产生主体间冲突与分离,如何处理与应对直接关系到慈善资源获得的程度与可能性。作为新生主体的社区基金会在与其他慈善主体进行资源竞争过程中,一方面因其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实践标准差异较大,容易出现认同性危机;另一方面也遇到了人情、面子动员力的日渐式微,利益关系的分化与不对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具体的分析与应对,开展主体关系维护的实践探索。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社区基金会与其他慈善组织在展开资源竞争的同时因组织策略、行动逻辑、主体利益与关系不同也会产生的冲突,其中存在着冲突与分离的现象,为此社区基金会如何采取相应的组织策略予以平衡与自救,以实现慈善资源的持续性供应。
关键词:

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社区基金会认识性危机

作者简介:

朱志伟:1989年生,华东理工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现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理论专委会第二届青年理事、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从事基层治理、公益慈善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1项市厅级重大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在《公共行政评论》《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网等转载;翻译英文专著《现代城市里的好邻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

文章目录
认同性危机:社区基金会阶段性发展的迷思
  • (一)以社区为中心还是以捐赠人为中心:社区基金会的遭遇
  • (二)关系何以有序、有度:实践中的政府与社区基金会
  • (三)社区在何方:三个案例的社区服务
社区基金会与组织行动关系的局部性裂变
  • (一)从经常性捐赠到偶发性捐赠:非正式关系的式微
  • (二)“奶酪”分割的阵痛与不情愿:主体利益分割的反应
  • (三)资助性联合的阶段性桎梏:项目成效与民众认知的悬浮
社区基金会组织关系维护的实践逻辑
  • (一)“有组织”的感恩:慈善效应的放大
  • (二)“给捐赠人一个交代”:弥合捐赠信息鸿沟
  • (三)“劝友会”与“联席会”的入场:聚在一起的慈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