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迈向新范式: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机制建构

作者:
朱志伟
出版日期:
2023年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30924字
所属图书:
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的行动过程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区基金会的资源动员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经历了吸引、竞争、分化引发的冲突与对其的应对之后产生了较好的整合效应,不仅实现了公益网络的链接、制度的生产,而且在变革基层治理格局、带动社区自治与社区共治主体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动员过程的系统性考察,为我们再次思考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机制该如何建构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参考。研究发现,社区基金会的资源动员过程首先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需要有组织环境的保障,为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的存在提供可能,这也是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机制建构的宏观环境。同时,公益资源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主体对自身拥有的资源使用权的一种转让或者放弃,此主体成为资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使资源动员机制成为可能的行动者。而合法性、信任度、符号、品牌等因素则是社区基金会动员资源的基本要素,直接影响到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机制的建构。资源动员机制的总体性建构既是一个系统、结构、要素融为一体的过程,也是宏观、中观与微观的层层递进、相互联结。
关键词:

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社区基金会

作者简介:

朱志伟:1989年生,华东理工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现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理论专委会第二届青年理事、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从事基层治理、公益慈善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1项市厅级重大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在《公共行政评论》《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网等转载;翻译英文专著《现代城市里的好邻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

文章目录
社区基金会资源环境的系统性考量
  • (一)慈善空间的再度扩大:从制度模糊到规范明确的转向
  • (二)公益嵌入商业:实现“社会人”与“经济人”互构耦合
  • (三)公益理念与行动:文化价值的塑造、转化
社区基金会资源结构的持续性塑造
  • (一)资源结构的基本形态:对点、线、面、体的资源性探析
  • (二)开放性系统的建立与主体融合:资源结构的持续优化
  • (三)信息网络:一种连通资源结构的组织力量与社会资本
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要素、价值的类别化链接
  • (一)合法性: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基础的多维之需
  • (二)信任度:社区基金会动员资源,扎根社区的组织资本
  • (三)品牌化:社区基金会面向社会,走向社会化动员的重要方式
  • (四)关系网:社区基金会资源动员路径的有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