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2年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
郭菲 王薪舒 陈祉妍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字数:
3046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和建设者。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身心快速发展、面临多个成长议题的重要成长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人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导致个人痛苦、造成家庭负担,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因此,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对全国范围内超过三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女生相对男生有更高的抑郁、孤独得分;总体上,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住校、父母外出工作、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老三或更小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问题。进一步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表明,内在状态不佳,如低生命意义感、高空虚感与青少年更高的抑郁、孤独和手机成瘾相关;更充足的睡眠和运动量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抑郁、孤独和手机成瘾;相对同龄人,青春期过早或过晚启动都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父母的养育风格和父母关系均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地区或户口所在地这样相对的外围远端因素也显示出一些小效应的影响,西部地区或农村户口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更低。结合调查结果,本报告提出了包括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和检测机制,着力加强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心理健康的精准预防和干预工作,进一步保障青少年获得足够的睡眠和运动,倡导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减少手机成瘾风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抑郁青少年心理健康孤独手机成瘾

作者简介:

郭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社会情绪与行为发展、家庭教养、心理测评、发展心理学等。

王薪舒: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陈祉妍: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负责人。担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等。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等。

文章目录
研究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 (一)抑郁
  • (二)孤独
  • (三)手机成瘾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一)个人因素
  • (二)家庭因素
  • (三)社会环境因素
对策建议
  • (一)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和检测机制
  • (二)着力加强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
  • (三)加强对高风险群体心理健康的精准预防和干预工作
  • (四)进一步保障青少年获得足够的睡眠和运动
  • (五)倡导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减少手机成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