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内涵、价值与路径——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实践经验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与乡村振兴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085字
所属图书:
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2022~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之一,故而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社会是应有之义。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社会具有区位优势和专业优势,其发挥地方性、师范性和应用性特色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乡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精神支持,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营养成分。因此,总结和分析广西师范大学的实践经验,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应培养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师范生,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体系,实现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形成高校教师文化服务的新实践,建立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试验区,这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机遇,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社会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地方师范院校

作者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与乡村振兴课题组:课题负责人:贺祖斌,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广西社科联副主席。课题组成员:林春逸,桂林旅游学院校长;欧阳修俊,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蒲智勇,广西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规划科科长;曾雪,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本文通讯作者:梁宇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内涵解析
  • (一)地方师范院校具有独特的乡村社会服务职能优势
  • (二)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之意蕴内核
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
  • (一)师范人才培养: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 (二)人力资本帮扶:乡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精神支柱
  • (三)教育资源供给: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营养成分
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路径
  • (一)人才特供:培养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师范生
  • (二)师资建设: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体系
  • (三)队伍下乡:实现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
  • (四)智慧支持:形成高校教师文化服务的新实践
  • (五)定点突破:建立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