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网络不文明话语:产生机制、社会效果及全球治理

作者:
闵晨 吴怿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8288字
所属图书:
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网络不文明话语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勾勒网络不文明话语的国际研究动态,以推动我国网络不文明话语的治理和理论发展。研究发现,尽管网络不文明话语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其通常包含措辞强烈的脏话、人身攻击、仇恨言论等。网络不文明话语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前者是指网络的匿名性和媒体因素,而后者主要涉及人格特征、媒体使用习惯、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等。接触网络不文明会引发受众的负面情绪,从而对其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意见气候感知、议题卷入度等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未来本土研究应集中关注我国网络不文明话语的产生机制、社会影响及协同治理等。

关键词:

全球治理网络空间互联网平台网络不文明话语

作者简介:

闵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

吴怿:哲学博士,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论、协商传播,网络舆论。

文章目录
·网络不文明话语的概念与类型
网络不文明话语的产生机制
  • (一)网络空间的匿名性
  • (二)媒体因素
  • (三)个体差异
网络不文明话语的社会效果
  • (一)情绪:引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感
  • (二)认知:风险感知、新闻可信度与信息说服力
  • (三)态度:协商民主态度与政治极化
  • (四)行为:公共表达与参与
网络不文明话语的全球治理
  • (一)强化政府在治理网络不文明话语中的主导作用
  • (二)加强平台在治理网络不文明话语中的主体作用
  • (三)提高用户媒介交互素养是净化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石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