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发展报告(2016~2022年)

作者:
王瑞梅 宋莹莹 白军飞 徐洁怡 胡宏伟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4871字
所属图书: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北京市食品安全协同监管方面,政府官方抽检显示:抽检力度强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显著增强;媒体报道显示:北京市食品安全事件数量趋于下降,食品安全协同监管效果显著,食品安全问题环节和问题性质集中;消费者投诉情况显示:涉诉企业中平台超市类占比最高,投诉问题中“吃出异物”排行第一,涉诉金额以小额赔偿居多,整体投诉完成率和满意度较低。北京市在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中积累了如下经验:丰富公众监管渠道,加强政府和公众协同;增加企业信息共享,提升政府监管效率;发挥社会和媒体效应,宣传推广食品安全。针对公众在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中存在信息“弱势”、新媒体是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中的“双刃剑”、企业在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中存在“市场失灵”、协同监管过程中各主体的协同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亟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升参与积极性;规范新媒体报道,客观传递食品安全信息;压实企业责任,协同食品行业自律;优化监管主体联系,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关键词:

食品安全北京市协同监管

作者简介:

王瑞梅: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政策。

宋莹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白军飞: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政策。

徐洁怡: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心理和行为。

胡宏伟: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信息追溯。

文章目录
北京市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现状
  • (一)基于政府官方抽检的食品安全特征
  • (二)基于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特征
  • (三)基于消费者投诉的食品安全特征
北京市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发展经验
  • (一)丰富公众监管渠道,加强政府和公众协同
  • (二)增加企业信息共享,提升政府监管效率
  • (三)发挥社会和媒体效应,宣传推广食品安全
北京市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公众在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中存在信息“弱势”
  • (二)新媒体是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中的“双刃剑”
  • (三)企业在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中存在“市场失灵”
  • (四)协同监管过程中各主体的协同度有待提升
北京市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的政策建议
  • (一)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升参与积极性
  • (二)规范新媒体报道,客观传递食安信息
  • (三)压实企业责任,协同食品行业自律
  • (四)优化监管主体联系,形成社会共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