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食品企业如何应对消费警示误报引发的危机——从海口砷超标事件谈起

作者:
孙继伟 李嘉玮
出版日期:
2011年7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099字
所属图书:
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食品消费警示不仅能够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减少消费者身体和健康受损害的风险,而且能够督促食品企业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避免问题演变成危机,因此,及时、准确的食品消费警示不仅对消费者有利,而且对食品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利大于弊。但是,随着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食品消费警示误报在逐渐增多,食品消费警示误报会使“被误报”企业陷入危机,食品企业应当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来积极应对由消费警示误报引发的危机。

关键词:

食品安全海口消费警示

作者简介:

孙继伟:上海大学危机与问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危机与问题管理。

李嘉玮:上海大学危机与问题管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文章目录
·海口砷超标消费警示误报引发企业危机
食品消费警示误报引发的企业危机 一种新的急性危机
  • (一)食品消费警示的概念及作用
  • (二)消费警示误报引发的危机属于一种新的急性危机
  • (三)消费警示误报引发的危机的特征
砷超标事件后农夫山泉的危机公关措施评析
  • (一)快速反应、积极回应
  • (二)大量检测报告证明自己的清白
  • (三)强硬立场、高调应对
食品企业应对消费警示误报引发危机的策略
  • (一)事前的危机防范与预案准备
  • (二)事中的危机处理和危机公关
  • (三)事后的企业形象恢复与重建
·小结与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