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困境儿童家庭教养问题与对策
作者:
樊秀丽
刘菲
出版日期:
2024年1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字数:
3776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第六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1.85-124
李涛
摘要:
当下,我国多元化社会救助服务缺失、乡村学校帮扶力度不足以及多重家庭资本匮乏,使农村贫困家庭的儿童教养面临着种种窘境。本文通过对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田野观察发现,强烈的家长教育期望与匮乏的教育投入之间存在冲突、教养方式粗暴专断、亲子沟通呈现多重窘态、家长对公共教育机构的态度矛盾、儿童理想支持匮乏是农村贫困家庭在儿童教养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农村困境儿童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与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关键词:
困境儿童
家庭教养
乡村学校
作者简介:
樊秀丽:
广岛大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刘菲: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指导。
相关报告
我国0~6岁流动儿童家庭教养中的父母角色
乡村薄弱学校改进路径探索——以河南省鹤山小学为例
S市乡村学校“空壳化”及其治理
脱贫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质量困境与对策——基于甘肃省临夏州的实证调查
我国乡村学校增值评价的实施困境及其路径重构
上海困境儿童生存状况及其服务需求
中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实践和发展
健全困境儿童发现机制,提高困境儿童保障水平
北京市困境儿童家庭帮扶的实践与挑战
五老关爱工程实践报告
文章目录
·
研究缘起
·
困境儿童家庭教养的文献回顾
·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困境儿童家庭教养问题
(一)遗憾与寄托——强烈的家长教育期望
(二)体罚与抗拒——粗暴专断的教养方式
(三)匮乏、咆哮、迂回与缄默——亲子沟通的窘态
(四)怨尤、疏离、尊重与依赖——对公共教育机构的矛盾态度
(五)否定、漠视与无力——匮乏的儿童理想支持
困境儿童家庭教养问题透视
(一)多元化社会救助服务缺失
(二)乡村学校帮扶力度不足
(三)多重家庭资本缺乏
改善困境儿童家庭教养状况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贫困家庭多元化救助体系
(二)加大乡村学校帮扶力度
(三)转变家长教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