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

作者:
李子彪 张二妮
出版日期:
2024年3月
报告页数:
58页
报告字数:
48807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协同创新实践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深入剖析了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并从知识、技术、组织、要素支撑体系的视角分析了协同创新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机制、支持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同时,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主要分析对象,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历程以及现状,在此过程中将京津冀协同创新实践情况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比,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协同创新机制障碍突出、三地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畅、政府主导特征明显的问题。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影响,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协同创新活动的积极影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运行机制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障碍

作者简介:

李子彪: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公派访问学者,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提名奖。兼任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创新与创业管理、科技政策设计、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大型企业委托项目等30余项。部分成果被科技部、河北省科技厅等部门采用。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

张二妮: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文章目录
协同创新共同体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创新需要构建跨区域的知识流动网络
  • (二)企业需要更高效的交互平台
  •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
  • (四)区域协同发展需要更高效和稳定的发展模式
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发展
  • (一)协同创新共同体相关理论研究
  • (二)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内涵
  • (三)我国协同创新的实践发展
  • (四)我国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协同创新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和功能
  • (一)协同创新共同体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
  • (二)协同创新共同体运行机制的文献回顾
  • (三)协同创新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分析
  • (四)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功能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发展历程
  • (二)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情况
  • (三)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 (四)京津冀与长三角、粤港澳协同创新对比分析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障碍
  • (一)协同创新机制障碍突出
  • (二)创新能力差距较大
  • (三)创新要素流动不畅
  • (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畅
  • (五)政府主导特征明显
数字经济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
  •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
  • (二)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影响
  • (三)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 (四)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