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发展总体报告——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07年5月
报告页数:
65页
报告字数:
5932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摩擦、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应当尽量妥善解决这些摩擦、矛盾和冲突,尽量避免过大的社会震荡和严重的社会失序,因此,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的整体配套,使城乡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科技、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社会改革与企业、流通、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外贸、计划、投资等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使经济和社会都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发展。这既关系到12亿人民的生存、幸福与未来,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和成败兴衰。
关键词:

社会发展运行机制综合分析转型时期结构性冲突

作者简介: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文章目录
社会发展观和我们的基本思路
  • (一)改革的实践和问题的提出
  • (二)发展观的演变
  • (三)新发展观的预设前提和基本判断
  • (四)转型社会的内涵规定和分析框架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 (一)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转型
  • (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 (三)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
  • (四)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
  • (五)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
  • (六)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型
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 (一)人民生活已摆脱贫困达到温饱走向小康
  • (二)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三)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 (四)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
  • (五)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初步建立
  • (六)人民的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 (七)社会秩序基本稳定
  • (八)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
  • (九)文化体育事业日趋繁荣
  • (十)社会心理发生深层变化
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
  • (一)社会的结构性冲突显化
  • (二)社会运行机制的摩擦加剧
  • (三)社会的利益差别扩大
  • (四)科技、教育发展滞后
  • (五)社会失序现象严重
全面推进社会改革
  • (一)社会改革滞后的后果
  • (二)社会改革面临的困难
  • (三)社会改革的战略取向和基本要点
  • (四)社会改革整体配套方案
  •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