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外嵌到内生: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的新转向

作者:
童敏 周晓彤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216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二十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我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快速推进,站点服务作为我国社会工作一种新型的专业实践方式,一方面在我国基层民生保障和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它与事本导向的我国项目制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方式的差异日趋明显,面临诸多挑战,亟须探索和总结,以便能够明确我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定位和站点服务的专业逻辑。为此,本研究采用以项目制为观察视角的理论框架,以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站长的B乡和以乡镇民政主要负责人为站长的G镇两个社工站为个案,通过为期一年半的实务跟进研究发现: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实践不同于事本导向的项目制,它承担着专业服务推进、专业人才培养、部门联动建设以及在地资源整合等多项任务,其核心是激发在地居民和村居活力,从在地问题出发融入在地发展。这种新型的政社联动的站点制促使我国社会工作从项目制的资源依赖和专业分离的外嵌转向站点制的资源再生和专业融入的内生,具有了可持续内生发展能力。它需要我国社会工作者用在地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在情境中”这一核心原则,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和理论的转型,保证我国社会工作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历史实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
关键词:

社会工作公共服务项目制社工站站点制

作者简介:

童敏: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民政部社会工作实务特约专家、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民政厅和厦门市湖里区社会工作专业督导,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和相关研究,发表中文学术论文100多篇,英文论文数篇,出版论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民政部以及横向的社会工作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

周晓彤: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文献回顾
  • (一)项目制专业服务的相关讨论
  • (二)社工站点专业服务的相关讨论
·研究设计
研究发现: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四重专业服务机制
  • (一)基层服务提供载体
  • (二)基层人才培养摇篮
  • (三)基层体制联动纽带
  • (四)基层资源整合平台
研究讨论:站点制及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启示
  • (一)站点及其站点制
  • (二)站点制与项目制的比较
  • (三)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的转向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