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新探索——昌平区社区社会工作室项目化运作的研究报告

作者:
杜金一 李君甫
出版日期:
2021年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4393字
所属图书:
202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摘要:

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通过购买社工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一般有两种模式:岗位制和项目制。昌平区结合了岗位制和项目制,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研究发现,相较于一般的项目制购买模式,岗位制的项目化使得社工机构能够通过岗位运营扎根社区,利用社区内部资源,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相较于一般的岗位制购买模式,岗位制项目化后,岗位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能得到机构的专业督导及资源支持,有效降低了服务行政化风险。这种结合了岗位制与项目制的新型服务购买模式,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推动基层社区治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区治理项目制岗位制

作者简介:

杜金一:杜金一,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

李君甫: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委员,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社会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社会学、住房社会学、社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养老政策、人口政策等)、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社区岗位项目化运作的生成逻辑
  • (一)双重推力下社会工作室的诞生
  • (二)运营探索中岗位的项目制转化
  • (三)服务购买模式的探索
岗位制项目化运作的治理期望
  • (一)基于社会工作室职能的岗位期望
  • (二)社工机构接管社会工作室的项目期望
社区社会工作室项目化运作的实践效果
  • (一)实现由岗位职能到项目实施的平顺过渡
  • (二)体现岗位制的嵌入性及内部资源挖掘
  • (三)发挥项目制的目标性及外部资源支持
完善社会工作服务购买模式的建议
  • (一)强化政策的基层宣传,传递社会工作理念
  • (二)完善项目申报审核,多举措监督机构履责
  • (三)灵活设计服务购买制度,实现与社会工作介入的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