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社会组织在文化、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卫生健康、国际援助、减贫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品牌正在形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社会组织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凝练了一定的经验,助力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道路。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社会组织的品牌建设在政策供给、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育等方面存在不足。为促进中国社会组织品牌的高质量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二个十年期间,可通过完善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制度的可操作化、建立持续性的资金支撑体系、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品牌模式,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社会组织品牌建设“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易外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治理、社会评估、组织社会学。
杨舸: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社会学、关系社会学、社会关系、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