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民参与乡村环境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皖南S村厕所升级改造为例
作者:
吴金芳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1704字
所属图书:
环境社会学 2024年第2期(总第6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67-91
陈阿江
摘要:
农民参与是农村环境善治的关键,而农民的有效参与是政府引导与乡村自治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S村厕所升级改造案例的研究发现,仅由地方政府主导村庄厕所升级改造,农民视角缺失加之行政化动员的悬浮,导致厕所治理实践与乡村生产、生活系统及地方文化之间脱节,农民参与消极。政府适度放权与有效引导是农民参与的基础,通过识别与诊断农民多样化厕所改造需求—吸纳关键反对力量—整合普通农民参与意愿,地方政府成功动员农民参与。基于案例经验,营造适宜农民参与的微观社会环境是实现农民参与常态化的关键。回归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培育农民参与自觉;优化环境治理结构,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治相结合,保障村民合理参与空间;发挥乡村精英、熟人社会、面子、人情等因素在农民参与动员中的优势,借助非正式治理机制,提升农民参与组织化程度;增加多样化、本土化的小微农村环境治理技术供给,用技术赋能农民参与。把握农民环境参与行为发生与扩散的社会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与推动农民参与环境治理。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农民参与
乡村精英
厕所改造
作者简介:
吴金芳: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相关报告
“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对策研究
“因地制宜”抑或“面子工程”——G省河村户用厕所改造的技术建构过程
农民参加合作组织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太湖县A镇调查为例
《村庄整治效果和影响的实证研究》导论
医改中的现代与传统
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调查
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村庄清洁行动情况报告
贵州省九溪村的公共空间与乡民社会
斗村市场再生与节上组的出现
文章目录
·
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农民参与难题
乡村厕所升级改造中政府的“热”与农民的“冷”
(一)地方政府“热”推厕所升级改造
(二)农民回应冷淡
研判、吸纳与整合:政府动员农民参与的过程
(一)研判分歧:谁在反对,为什么反对
(二)吸纳关键力量,共商治理方案
(三)“意会”式动员:普通村民参与意向整合
农民参与行为发生的社会机制
(一)治理理念:以民为本,培育农民参与内生动力
(二)治理结构:政府引导,优化农民参与社会空间
(三)治理机制:巧用非正式治理,提升农民参与组织化
(四)治理技术:重视小微技术创新,提升农民参与能力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