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贫困家庭的多维表达及精准识别——基于豫中三村的经验分析
作者:
田丹盟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6140字
所属图书:
在田野实践中发现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1.87-107
陈文超
摘要: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任务要求我们对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精准识别。本文在反思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精准扶贫的实践,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农村家庭贫困进行多维表达,以期实现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研究发现,在制度表达中,其规定的贫困多停留在物质层面,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的“祛真”和“纳伪”使得其对贫困户的识别难以“精准”。在社区表达中,贫困呈现由物质贫困向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过渡的趋势,其对贫困内涵和外延的认知更加深刻。在自我表达中,贫困内容涵盖物质维度、能力维度、权利维度和精神维度等多个维度,而且其对贫困维度的加总和贫困户的识别过程表现出严重的关切。通过农村贫困家庭的多维表达,本文发现,贫困是建立在一定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建构,多维表达对于贫困的合理建构大有裨益,也为贫困的精准识别奠定了基础,使得精准帮扶有的放矢。在多维表达的基础上,本文对精准识别何以“瞄不准”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家庭
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
田丹盟:
相关报告
粮食主产区农村贫困特征与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教育扶贫:社会组织能做点什么?
2008年农村灾害与贫困调研报告
新疆农村贫困问题及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汉族与少数民族城乡贫困的比较
自然灾害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21个国家级民族贫困县67个村的分析
中国农村缓解贫困工作报告:进程与对策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广州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研究报告
文章目录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研究方法与个案
农村家庭贫困的制度表达
(一)制度表达中的贫困认定内容
(二)制度表达中的贫困认定流程
农民贫困家庭的社区表达
(一)社区表达中的贫困内涵
(二)社区表达中的贫困外延
农村贫困家庭的自我表达
(一)自我表达中的贫困内容描述
(二)自我表达对贫困识别的关切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