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根基
作者:
韩震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2281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44-47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让马克思主义这棵大树有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拓展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视野,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中国也给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以落地实践的广阔社会空间,从而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文化动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辩证思维
作者简介: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相关报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与意义
从思想解放的内涵看“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实现有原则高度的文明实践
“时间价值论”与“量子认识论”——钱学森院士对现代自然科学若干发展的总结及其对价值哲学研究的启示,兼说“诗意幸福论”
谈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内涵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视域中的“第二个结合”
学者的使命与追求:参与国际学术构建,探寻人类共同福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统一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