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学者的使命与追求:参与国际学术构建,探寻人类共同福祉
作者:
陈恒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3287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349-354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既是历史传承的结果、文明互鉴的结晶,也是对中华文明形态现状的客观描述;既是我们内在的理想与追求的目标,又是我们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文明新形态的基本指南。但是,我们不能静态地、固化地、僵化地、画地为牢地理解这个基本判断,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去理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关键词:
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
哲学
历史学
人文研究
作者简介:
陈恒: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相关报告
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统一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从“问题意识”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
多时态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从创新性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与区域史研究的范式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
从思想解放的内涵看“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实现“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时间价值论”与“量子认识论”——钱学森院士对现代自然科学若干发展的总结及其对价值哲学研究的启示,兼说“诗意幸福论”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