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报告(2023)——构建乡村儿童高质量关爱服务体系

作者:
王振耀 刘文奎 张柳 秦伟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4625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当前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乡村儿童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和娱乐活动水平大幅提升,乡村地区乡镇一级的儿童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已经进入了重点加强村居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的发展阶段。“人口是宝,儿童是宝”理念的形成给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但乡村儿童仍有大量需求有待满足。在新的阶段,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要补齐短板,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加快乡村儿童关爱服务机构建设,结合农村的特点统筹建设社区儿童服务设施,为不同类型困难儿童提供高质量服务;二是加强乡村儿童健康服务与监测,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三是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儿童服务知识体系,促进儿童主任专业化建设;四是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儿童发展的综合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建立层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乡村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社会组织乡村振兴乡村儿童童伴妈妈项目

作者简介:

王振耀:男,生于1954年,河南省鲁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博士、教授。致力于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和养老服务研究。联合发起“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参与筹建中国农村直接选举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四级响应体系,在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首创“一省帮一重灾县”对口支援模式,参与了孤儿津贴、老年人高龄津贴等多项国家基本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工作。198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著有《迈向法治型选举的历史逻辑》、《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村民自治前沿》、《善经济论纲》《重建现代儿童福利制度: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4)》等。主要从事公益与慈善、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应急管理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研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

刘文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

张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福利、社会政策、性别研究。

秦伟: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

文章目录
我国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 (一)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 (二)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
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 (一)儿童发展指数水平稳步提升,乡村儿童的更高需求有待满足
  • (二)城乡儿童健康与教育水平差异较为明显
  • (三)存在较大规模的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再迁儿童群体需要高度关注
  • (四)乡村儿童关爱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 (五)以童伴妈妈项目为代表的乡村儿童公益项目急需扩大典型示范体系
  • (六)家庭教育相关支持政策与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新时代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瞻望与路径
  • (一)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赋予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新使命
  • (二)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愿景目标
  • (三)迈向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