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数字化助力中国养老服务发展

作者:
杨一帆 何昕颖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4307字
所属图书: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23~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传统养老模式问题日渐凸显,以信息技术赋能养老产业,助力养老服务的数字化发展得到广泛关注,相关政策方案不断出台,发展势头持续加强。以数字化助力养老服务的内在机理为出发点,深入梳理分析各地区政策发布情况及实践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以人为本”增强服务人情味、“综合施策”增强服务协同性、“包容智慧”增强服务可及性、“人才培养”增强服务专业性四个方面,提出提高数字化助力水平的可行路径建议,为数字化助力养老服务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

养老服务数字化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

杨一帆:男,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国际康养研究院(全国老龄办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副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西南财经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联合培养的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在站博士后。2010年12月博士毕业后即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引进人才任职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公共服务、数智治理、养老金融、健康老龄化和康养产业发展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国家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国家“马工程”2016年度重大项目等课题组主要成员,担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理事、欧洲职业养老金研究联盟(ENRSP)理事、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婚姻家庭与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亚洲公共管理学会(AAPA)会员、日本明治大学访问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全球减贫战略”跨国研究理事会成员,以及《减贫与区域发展》、《亚洲公共管理评论》等国际英文期刊匿名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等学术和社会兼职。在国内康养领域开展多项创新性工作,致力于推动老龄社会理念从养老向康养转变:策划组建全国老龄办首个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研发“老龄社会的跨学科洞察力”、“康养产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国际康养城市建设及项目开发案例分析”等课程和教育培训体系。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社会保障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及其他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5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各级政府和部门委托课题50余项。

何昕颖: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数字化何以助力养老服务:机理分析
  • (一)数字化助力老年生活优质幸福
  • (二)数字化助力养老资源高效利用
  • (三)数字化助力医养结合紧密连贯
数字化如何应用养老服务:实践分析
  • (一)国家政策方案梳理
  • (二)各地区政策内容概览
  • (三)数字化助力养老服务的地方实践
数字化为何赋能养老服务难:原因剖析
  • (一)顶层标准缺失,资源信息难共享
  • (二)多重因素影响,智慧产品难推广
  • (三)链条尚未完备,产业体系难升级
如何提高数字化助力水平:可行路径
  • (一)“以人为本”增强服务人情味
  • (二)“综合施策”增强服务协同性
  • (三)“包容智慧”增强服务可及性
  • (四)“人才培养”增强服务专业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