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现代化:改良与制度变迁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6053字
所属图书: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1.80-103
李培林
摘要:
本文探讨了受社会剧烈变革影响而产生的社会学改良思想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制度变迁的适应性。中国群学思想建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后,因此群学具有鲜明的保群保族、富国强国的实用目的,以及由社会学的秩序和进化理论所决定的社会改良特征。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社会学作为一种学术在制度变迁中得以逐渐制度化。此外,20世纪初社会学在中国的导入和产生所推动的学术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取向以及学者富国强国的强烈使命感,形成了中国社会学介入生活、干预生活的传统。同时,也形成了学术上的一个明显特征,即在研究中国时强调文化“特殊性”。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群学
学术现代化
社会改良
文化特殊性
作者简介:
李培林:
相关报告
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概念
中国社会学的源流问题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社会进化:天演、变法、保群
启蒙与西学东渐:社会学的产生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社会学,开展民政工作的政策理论研究
作为知识共同体的社会学芝加哥学派
胡荣教授与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的“学院派”
文章目录
·
社会学改良思想与学术的制度化
·
学术走向生活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