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性别主流化:香港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
刘春燕
杨罗观翠
LIUChun-yan
YANGLuo-Guancui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10905字
所属图书:
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7.77-87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基于社会结构针对女性的歧视及不平等对待,20世纪初和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两次妇女运动浪潮强调在法律面前男女平等,包括参政权利平等、就业机会均等,女性在社会中应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等等。这些妇女运动和许多妇女组织、女性主义者的不懈努力对全球女性权利的提升和两性平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75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上,联合国宣布1978~1985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Decade for Women),其宗旨和目标是平等、发展与和平,并以此目标来开展各项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妇女平等权利的活动,发挥各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等方面的作用。自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当作政府的一项发展目标。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已开始推行男女平等观念和政策。1994年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未来20年全球人口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指导性文件《行动纲领》,其中包括单独的一章“社会性别平等、公平和妇女赋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社会性别平等重要性的承认及重视。但是正式提出将社会性别纳入主流,是1995年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社会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平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指引,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2000年联合国第23届特别联大(“北京+5”)再次确认了这一全球性的争取社会性别平等的战略。
关键词:
香港
性别观点主流化
促进两性平等的战略
作者简介:
刘春燕:
男,察雅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杨罗观翠:
LIUChun-yan:
YANGLuo-Guancui:
相关报告
中西合璧的老人支持体系——香港所追求的全面照顾模式
粤港澳台居民通婚现状分析
香港的体弱长者照顾:从政策到实践的反思
经济繁荣稳定的安全阀
香港的社会保障政策及运作
香港工程建设领域防贪经验与借鉴
跨越边界:中国一国两制下的迁移(1980~2014)
“整笔拨款模式”:香港政府资助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
香港学童辍学情况:辍学学童与成功复学学童之经验比较
建立抗逆力对抗赌博成瘾——香港预防青少年参与赌博的尝试
文章目录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及发展
(一)社会性别
(二)社会性别主流化
香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经验
(一)政府机构 从“平等机会委员会”到“妇女事务委员会”
(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
香港“社会性别主流化”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1.立足于全国妇联,建设“社会性别课题联络人”网络
2.发展建立适合中国大陆的社会性别分析工具,并在社会政策范畴内推行
3.开展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宣传和教育培训
4.建立社会性别数据统计国家机制,使社会性别统计和信息发布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