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30~40年代伴随新文化运动而起的学术繁荣时期,产生了一大批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名家和名篇名著。如潘光旦的《中国之家庭问题》、李景汉的《五百一十五农村家庭之研究》、孙本文的《现代中国家庭问题》、费孝通的《生育制度》和《乡土中国》,等等;进入50年代,随着社会学被取缔,婚姻家庭研究进入相对沉寂时期;1979年社会学恢复后,婚姻家庭研究再度兴起并持续发展的时期。有人将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0年,被称为奠基阶段,婚姻家庭迅速成为热点研究问题;1991~1996年,被认为是发展成熟阶段,研究主题、方法和视角都进一步丰富化;1997~2000年,则是研究降温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转向关注其他更为重大和严峻的社会问题,著作、文章明显减少,但主题更加多样化,研究方法更加成熟(王金玲,2002a:50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