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

作者:
吉国秀
出版日期:
2008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2919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婚姻支付就是指结婚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投入,包括现金以及物品(李银河,1991:115)。吉纳普(Gennep,1960:116-145)曾运用“通过仪礼”(the rites of passage)的概念工具来分析婚姻支付,认为订婚仪式兼具个体意义与集体意义,这些意义通过婚姻支付的流动表现出来。作为婚姻支付的礼物,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新娘的身价或者赎金,另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分离仪式,从订婚到婚礼之间的分离阶段会因为新娘的身价较高而延长。此后有关婚姻支付的研究从仪式的视角转移开来,专注于婚姻支付的分类、功能与意义方面。斯皮洛(Spiro,1975:89-115)着重于婚姻交换中礼物流动的方向以及礼物的种类分析,并根据送礼方和受礼方的差异,将婚姻交换分为四类:男方彩礼(brideprice,bridewealth)、女方彩礼(groomprice,groomwealth)、嫁妆(dowery)与喜钱(dower)。而一般来说,彩礼和嫁妆是人类学婚姻支付研究中普遍运用的分析框架。在此分析框架中彩礼是指姻亲家庭间的财物流动,即从婆家转移到娘家的财物,它通常象征着群体间姻亲关系的建立、对女方权利的让渡等;而嫁妆则用来指娘家内部的财产转移,即从娘家转移到女方的财物,它通常具有象征女性亲属地位的功能。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吉国秀: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作为田野工作地点的辽东Q镇
婆家婚姻支付的变迁 从偿付手段到家庭策略
  • (一)偿付娘家养育之恩的“养钱”及其淡化
  • (二)“订钱”与婚姻支付项目的延展
  • (三)货币化的“买衣服钱”
  • (四)婆家婚姻支付的现实意义
娘家婚姻支付的变迁 从弱投入到强资助
  • (一)“陪送”的弹性与不确定性
  • (二)“陪送”与婆家婚姻支付的趋同
·婚姻支付流动方向的变更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