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两种社会建构:中国共产党与非政府组织

作者:
林尚立
出版日期:
2007年1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572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一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中国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全面成长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共产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种国家中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而是转型国家不同社会建构体系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组织化社会的社会建构体系的核心,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建构体系的主体力量。所以,非政府组织的全面成长对中国共产党具有内在的挑战性。基于不同的社会建构体系,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但要保障其领导地位,就必须在不同的社会建构体系中协调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为此,中国共产党力图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的社会建设来重新定位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以实现政党主导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社会建构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

林尚立:男,汉族,出生于1963年11月,福建闽侯人,法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2001年获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学。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国内政府间关系》《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政治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合著)《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基础与发展》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等。

文章目录
·政党与组织化社会 非政府组织的空洞化
·社会组织化与政党 社团革命的挑战
·政党与非政府组织 尚未成型的关系结构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