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新川村彝族移民来源:小湾移民跨县外迁宾川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21858字
所属图书:
异地重生:少数民族水电工程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远距离的跨县迁移,“不但使移民社会生产生活的活动场所在地理空间位置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也使移民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娱乐习俗发生了变化。从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到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规避方式,对于异地远迁的移民来说,这些变化都是难以避免的”(迈克尔·M.塞尼,1998)。异地移民,意味着移民需要走出高山峡谷世代繁衍生息之地,他们传统的文化生境、原有的生计模式、文化娱乐方式与内容、社会组织结构与基础教育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要使移民在异地移民安置区尽快地适应社会文化,政府部门既要逐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的农田水利、田间与村内外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大后期扶持力度,也要更多地对彝族移民的“地方性话语”给予关注。

关键词:

彝族移民来源小湾移民跨县外迁宾川新川村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小湾水电工程概况与跨县外迁宾川的彝族移民
  • 2.1.1 小湾水电工程概况
  • 2.1.2 跨县外迁背景下新川村彝族移民来源
移民安置区的社会人文生态条件
  • 2.2.1 移民安置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 2.2.2 移民安置区的人文生态条件
新川移民安置区概况
  • 2.3.1 同州异县的新川彝族移民村
  • 2.3.2 落地生根:彝族移民在安置地的转型调适
  • 2.3.3 移民适应过程之正负效应事件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