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抗逆力研究

作者:
冯跃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4812字
所属图书:
家庭抗逆力的过程与类型:以慢性病儿童为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对“家庭”的界定,往往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意义上的理解,由此衍生出核心家庭、联合家庭以及扩展家庭等概念。晚近以来的大量中西方文献逐渐开始倾向于把这一界定方式看作“与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符号”,在Stacey(1996:3)看来,许多传统的定义元素是和社会上不同利益团体的相对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如家庭应该是一个基于婚姻的小单位,意味着异性的夫妻、爱情、性专一、合法婚姻等,这一理解内涵往往构成了社会制度与社会实体意义上的“静态”家庭意义。而从更为流动且主体性意义上看,对家庭的内涵理解恐怕依然有待于超越这一既定的框架,吸纳更多可能性的要素。事实上,我们的确不应该把家庭看作稳定的一个社会机构,而应该看成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应以传统的形象和标准来判断家庭,而应更多地从家庭关系的亲密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关键词:

慢性病家庭抗逆力小儿疾病

作者简介:

冯跃:人类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教育人类学。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何为家庭抗逆力?
第二节 家庭抗逆力的主要研究模式
  • ABC-X模式
  • Wesley Burr的研究模式
  • 双重ABC-X模式(Double ABC-X)
  • 家庭调整与适应性反应模式(FAAR)
  • 双重ABC-X的类型模式(T-Double ABC-X)
  • 家庭调整与适应的抗逆力模式
  • Walsh的一般家庭抗逆力过程模式
  • Henry的家庭生态系统模式
第三节 家庭抗逆力研究的整合思潮
  • 早期研究中的整合萌芽
  • 动态模型建构中的整合拓展
  • 纵深发展中的整合思想
·第四节 家庭抗逆力的研究脉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