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新中国成立前夕:松散的地缘共同体
作者:
谢梅婕
刘明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1467字
所属图书:
京师社会调查(全3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0.310-329
董磊明
欧阳杜菲
宋苑
李健民
摘要:
由于李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长时间开发的山区、不平等的继承制度以及半向外开放的生活模式使李村的人们居住松散,没有很强互助合作的需要。李村半开放式的生计模式,使李村的村民很早就融入了工商社会之中,参与了早期抚贤镇的工业积累。李村流动性增强后,形成了洋气的精神气质,也引入了外来的江湖对其进行一定的社会支持。李村所形成的较为薄弱的地缘关系纽带奠定了李村后续发展的基调。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
人口迁移
社区研究
作者简介:
谢梅婕:
刘明:
相关报告
李村概况及研究方法
就近城镇化:地缘圈重构的机制与特点
《聚义村:当代农民行动逻辑的演变》参考文献
社区研究理论溯源及实践
清代东北的人口与城镇化
市民化意愿及其分化
新型城镇化的人口机制、经济机制及社会机制研究评述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
第一部分 “生存”:传统时期的农民行动导向
《黄村:乡村工业化与村庄的重塑》参考文献
文章目录
·
半开放的生计模式
流动中的半乡土化
(一)“洋气”与“土气”
(二)悬浮的“江湖”
(三)向外拓展的婚姻圈
薄弱的社会关系
(一)传统的男女关系
(二)薄弱的父系家族
(三)薄弱的地缘关系
(四)脆弱的社会规范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