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作用——以“多伴侣性行为”的调查分析为例
作者:
潘绥铭
出版日期:
2008年5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862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5.265-279
唐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
社会对个人行为发挥着何种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是如何发挥的,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多种学科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各学科的学者都从自己的视角和规范出发,不断地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形成了大量的学术积累。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潘绥铭:
相关报告
近期国内家庭研究的理论与经验:1995~2007(代序)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
生育兴趣:农民生育心态的再认识——皖东T村的社会人类学考察
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
家庭政治中的金钱与道义:北方农村分家模式的人类学分析
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
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阶层内婚制的延续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立论
1.考察的目标
2.纳入分析的社会作用的各个因素
3.作为对照物的两个因素
4.本文试图说明的问题
·
统计假设与分析方法概述
·
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对于多伴侣性行为的分析结果
1.阶层归属
2.生物因素
3.个人活动的效果
4.社区性文化与个人的性关系态度
·
对男人性交易行为的分析结果
·
数据分析小结
余论
1.“性”,其实是“性别之性”
2.性关系方面的“德治”与“法治”
3.个人对社会的“单挑独斗”将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