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距离与农民工组织化

作者:
卢国显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5306字
所属图书:
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学术界对组织化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人指出,农民组织化,是指农民为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利益的实现而依据一定的制度与规则建立起各种组织的动态过程。有人指出,“组织化”指的是一个过程,即将分散的个人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的过程。所谓农民的组织化,是指农民为了更好地实现、保护和促进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联合起来形成各种经济、政治组织的行动和过程。

关键词:

研究状况制度供给社会距离农民工组织化

作者简介:

卢国显:河南唐河人,1966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距离、社会政策与治安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一个制度分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会距离: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与教育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警民距离与首都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公安部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与虚拟社区警务建设”,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得2006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农民工组织化的意义与研究状况
  • 农民工组织化的定义与意义
  • 研究状况
第二节 农民工的组织化状况
  • 农民工参与工会组织
  • 农民工参与党、团组织活动
  • 农民工参与同乡会状况
  • 农民工参与宗教组织状况
  • 农民工参与非法组织
第三节 农民工组织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 农民工缺乏组织意识
  •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差异的影响
  • 社会距离、社会冲突对组织化的影响
  • 农民工的安全感和安全程度的影响
  • 制度供给不足
第四节 农民工组织化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 农民工组织化的制度分析
  • 建立健全农民工组织的有关法律制度的思考
  • 继续发挥单位和社区的作用
  • 做好农民工的安居工程
  •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