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距离的统计描述

作者:
卢国显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45页
报告字数:
31352字
所属图书:
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距离包括心理距离(主观距离)和行为距离(客观距离),我们对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测量是从心理、行为两个方面进行的。本文对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状况的描述,主要采取如下步骤:首先,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类型。然后,分别描述农民工与市民的心理距离和行为距离。最后,从通婚意愿、同事关系、邻里关系三个领域,分别说明农民工与市民的婚姻距离、同事距离和邻里距离。

关键词:

社会距离主观距离交往距离统计描述

作者简介:

卢国显:河南唐河人,1966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距离、社会政策与治安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一个制度分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会距离: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与教育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警民距离与首都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公安部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与虚拟社区警务建设”,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得2006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类型
  • 社会距离的总体类型
  • 主观距离的类型
  • 交往距离的类型
第二节 农民工与市民的主观距离
  • 信任程度
  • 理解程度
  • 阶层交往意愿
  • 情感倾向
  • 交往意愿
  • 阶层意识
  • 交往感觉
  • 声望评价
第三节 农民工与市民的交往距离
  • 语言沟通
  • 娱乐参与
  • 朋友关系
  • 私域交往
  • 社会支持
第四节 农民工与市民的通婚意愿
  • 关于通婚的研究状况
  • 农民工的家庭状况
  • 市民对农民工的婚姻接纳程度
  • 农民工与市民的通婚意愿
第五节 农民工与市民同事的社会距离
  • 博格达斯量表的测量结果
  • 同事社会距离
  • 同事社会距离的类型
  • 单位内部的社会距离
第六节 农民工的邻里社会距离
  • 农民工的居住状况
  • 租房户与房东的距离等级
  • 房东与农民工租房户的主观距离
  • 房东与农民工的交往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