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548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形势研究25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2004年全国的经济社会资源更加朝着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配置,从各项宏观指标来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2004年GDP增长9.5%左右,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农民收入出现多年来未有的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进入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对于一个经济起飞的国家,这个关键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是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各种社会风险的时期。

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进入这个时期,但后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发展顺利的国家和地区,如今人均GDP已达到1万~2万美元,而另一些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至今人均GDP还停留在不足3000美元的水平,这是中国应当引以为戒的。

关键词:

中国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总报告社会形势分析社会形势预测

作者简介: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文章目录
2004年的社会发展状况
  • (一)经济进入新的高速成长期
  • (二)人口总量突破13亿,增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 (三)就业走出了最困难的阶段
  • (四)城镇消费进入第三波热潮
  • (五)城市化速度显著加快
  • (六)农民收入八年来首次有较大幅度提高
  • (七)社会保障和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 (一)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
  • (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 (三)就业局面依然面临长期困难
  • (四)减少贫困仍然是新世纪的重任
  • (五)反腐败要注重政治体制改革
  • (六)可持续增长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严厉约束
  • (七)注意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心态变化
·中国在关键时期的特殊国情和应注意的问题
2005年的若干社会发展趋势
  • (一)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
  • (二)“入世”保护措施到期,垄断行业改革到关键点
  • (三)农民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 (四)老龄化问题逐步显化
  • (五)劳动关系的紧张会造成劳动力供给虚假短缺
  • (六)子女教育费用将对家庭消费倾向产生重大影响
  • (七)代际的价值观念将显示出更大的差异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建议
  • (一)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
  • (二)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
  •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致富
  • (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 (五)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
  • (六)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 (七)建立全民的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