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当西方精英碰上本土原生——校园中性骚扰的定义与申诉案件处理之社会文化脉络

作者:
黄囇莉 毕恒达
出版日期:
2009年3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字数:
31235字
所属图书:
性别视角:文化与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性骚扰”(sexual harassment)一词在美国是1970年代之后才新创的,因而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性骚扰是现代社会的新问题Stout,K. D. & McPhail,B.,1998,Confronting Sexism a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A Challenge for Social Work. New York:Addison-Wesley,p.185.。事实上,自从妇女开始离开家门进入公共场所、行走于街道或于职场中工作,类似性骚扰的经历即不断地发生在妇女的身上,因而激进女性主义者凯瑟琳·麦金农(Catharine MacKinnon,1979/1993)说道:“一直到1976年之前都没有适当的名称能够表达性骚扰这种行为,以至于社会上对它无以形成普遍公认的定义。但无以名之不等于不存在,沉默正好说明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与屈辱是深沉而全面的。”MacKinnon,C. A.,1979/1993,“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A Case of Sex Discrimination.” 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pp.27-28.而费兹格莱德和舍尔曼(Fitzgerrald and Schullman,1993)也论及:“性骚扰是一具有长久过去却又历史简短的社会问题。”Fitzgerrald,L. & Schullman,S.,1993,“Sexual Harassment:A Research Analysis and Agenda for the 1990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42:p.23.《红皮书》(Redbook)杂志在美国调查了9000名职业妇女后,发现88%的受访者曾有受性骚扰的经历,因而下了一个骇人的结论:“性骚扰的问题绝非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历时久远、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Safran,C.,1976,“What Men Do to Women on the Job:A Shocking Look at Sexual Harassment”. Redbook,p.149。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黄囇莉:黄囇莉,时为淡江大学通识与核心课程组教师。

毕恒达:毕恒达,时为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

文章目录
缘起西方
  • (一)性骚扰是一种性别歧视——性骚扰法理界定的基础
  • (二)从流行率研究到整合性模式的提出——实证性研究的进展
台湾性骚扰的事例与相关研究
  • (一)西方的专家概念与本土原生的日常概念之间——性骚扰定义的认知差距
  • (二)隐含在性骚扰定义中的“身体自主权”及“权力差异”
  • (三)沉默的羔羊——校园性骚扰的应对
  • (四)咨商、协调及正义之间——校园性骚扰的处理模式
问题的提出与探究
  • (一)资料的汇集与处理
  • (二)案例概要
  • (三)研究结果的诠释与省思:处理过程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脉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