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关于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研究,在政策倡导和推进平等理念的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不过,大多数研究忽视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谋生方式的多样性及就业过程中的分化,没有充分认识到融入过程的复杂性。研究往往统而概之、缺乏针对性,对政策设计与问题的解决没有根本性推动。笔者认为,农民工的融入只能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那么,农民工群体中谁能够率先融入?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形式包括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自我雇佣)。83.5%的农民工为受雇就业,16.5%的农民工为自营就业。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2014年5月12日。受雇于大企业的农民工,无论从就业能力还是市民素养来看都具有融入的比较优势,且已徘徊在城市经济组织(用工单位)与政治组织(用工单位的党组织、工会组织)体系的边缘,所以企业农民工群体应该成为最先融入城市的群体,特别是大企业农民工率先融入城市,将为整个农民工群体的融入开辟道路。如何为企业农民工打开融入城市的制度渠道?他们的融入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本研究基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理论视角,反思当下欧美国家的社会融入模式,在对八家大型企业进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民工融入的概念体系与政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