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人的脸面观模型

作者:
翟学伟
出版日期:
2006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146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格(personality)英文一词的拉丁文本义是面具(persona),但西方人格上的诸多研究已越来越远离了它的原义。只不过无论西方人格理论如何发展,用它们来解释中国人的脸面观,似乎都没法说到点子上。如果我们坚持用人格或面具来研究或概括中国人的性格和关系特征,我们并不能从中看到中国人的什么特点,也许只能通过他们的量表来看出不同文化中的人的得分高低,而当我们用“脸面”一词来概括、描述和分析中国人的性格和关系时,便可以发现它非常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关键和精髓(鲁迅,1991a)。近百年来,许多学者曾用这一概念多次总结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特征。但遗憾的是,这一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被感受和感悟到的,而不是被清晰地分析和研究出来的。这不仅是因为过去关注它的人文学者远比社会科学家多,其含义难以明确界定,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个概念自身的复杂性,造成大多数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现象描述、归纳陈述和实证研究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它的理论探索和框架性的把握,从而导致许多经验研究没有触及到它的根本意义,甚至失去了研究的方向。本文在此则希望能尝试建立一个具有解释力的模型。

关键词:

社会心理中国人脸面观模型

作者简介:

翟学伟:男,1960年11月生于南京,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199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在职博士,2002年获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香港《社会理论学报》、《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中国研究》、《社会理论论丛》、《本土心理学研究》等学术刊物编委会委员,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中国人的关系网络、家庭与家族、权力与权威、社会流动与信任、价值观、社会与组织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给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人社会行为分析、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学史、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家庭社会学、微观社会学、中国人际关系专题、专业英语等课程。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给研究生、本科生及国际学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社会的微观研究、中国人社会行为分析、学术论文写作、中国人际关系专题等课程。

文章目录
·共识中的困惑
·脸面观的同质性结构
·“关系”对脸面同质性的影响
·从脸面的同质性走向异质性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