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村庄教育的发展变迁与教育水平
作者: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7257字
所属图书:
侨村蒜岭的变迁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4.392-413
郁贝红
摘要:
蒜岭村教育历史久远,早在唐代便有了质量很高的学堂,留下了气势磅礴的墨宝“武当别院”。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又先后创办了公立国民小学、蒜岭村小学,但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农村学生人数锐减,蒜岭村小学被迫消亡。就整个村的受教育水平而言,整个蒜岭村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村民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
关键词:
教育水平
村民教育
侨资支援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第一节 村民教育
北京社会阶层结构变迁
人力资本与“靓女先嫁”
贫困地区社会性别与贫困关系的分析
教育匹配与收入回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新疆民生改善的方略
教育水平的现状及其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受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
人力资本在反贫困中的效用: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流传至今的名学堂 漆林书院
漆林书院和漆林乡
周如磐在蒜岭执教的一段姻缘轶话
第二节 公立国民小学的创立
“走样”的国民学校
陈德恩创建蒜岭国民小学
第三节 1949年后蒜岭小学的发展
为村民扫除文盲作出积极贡献
新校舍的建成 旅印尼蒜岭乡亲第一次联合支援家乡
第四节 蒜岭小学的消亡
学生人数锐减,蒜岭小学消亡
村民对蒜岭小学消亡的不同看法
第五节 蒜岭侨兴初级中学的创立
为全村儿童着想 陈子兴捐建戴帽小学初中班
为全镇儿童着想 捐建福清蒜岭侨兴初级中学
第六节 村民受教育水平结构及农村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蒜岭村民受教育程度提高
近一半青少年想上大学
农村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七节 一次发展机会的错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