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第三类劳动者的制度比较、理论反思与替代路径研究
作者:
肖竹
出版日期:
2019年10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3307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70周年校庆70篇优秀论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0.680-708
刘向兵
摘要:
本文进行了第三类劳动者的制度比较、理论反思与替代路径的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第三类劳动者的制度实践。其次,本文阐述了第三类劳动者的理论争论。再次,本文阐述了第三类劳动者的制度反思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劳动法
雇佣关系
第三类劳动者
用工方式
平台工作
作者简介:
肖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相关报告
论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地位
大学毕业生“跳槽”之劳动法分析
承前启后:1929~1933年劳动法对现代母职和父职的构建
澳大利亚平台用工:制度框架、争论要点与监管走向
平台劳动与劳动法挑战——意大利视角
不稳定的工作、无保障的工人:转型中的雇佣关系
莒南县土地改革前的社会经济关系
2020年中国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研究
土纸作坊的组织
我国雇佣关系中的合同失灵与机会主义(2013~2014)
文章目录
第三类劳动者的制度实践
(一)加拿大的“依赖性承包人”
(二)英国的“非雇员劳动者”
(三)德国的“类雇员人”
(四)西班牙的“经济依赖性自雇佣劳动者”
(五)意大利的“准从属性劳动”
第三类劳动者的理论争论
(一)日本:“契约劳动”理论与立法、司法回应
(二)美国——对新设第三类劳动者的激烈争论
第三类劳动者的制度反思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一)第三类劳动者界定与区分规则构建的模糊性
(二)第三类劳动者劳动权利和保护规则设计的复杂性
(三)第三类劳动者制度效用和实践结果的非预期性
不同的路径选择——从劳动者抽象类型化到劳动权利的具体扩展
(一)以甄别和规范“隐蔽性雇佣”为必要基础
(二)以劳动权利的具体化扩展为路径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