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雇佣关系中的合同失灵与机会主义(2013~2014)

作者:
朱妍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5462字
所属图书:
组织中的支配与服从:中国式劳动关系的制度逻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的研究缘于一个困惑,即新《劳动合同法》 颁布后的井喷式劳资争议事件究竟因何而起?研究显示,2008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较2007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涉案劳动者人数也增加了85%,年均增幅大大高于同期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增幅。据全国总工会不完全统计,2010年各地发生的百人以上集体停工等职工群体性事件达69起,职工采取非正常上访等行为的至少有40余起。
关键词:

劳动争议机会主义雇佣关系司法解决机制

作者简介:

朱妍: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博士论文获2017年“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曾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教育学院,现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学与组织研究,关注组织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组织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机制、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组织忠诚的影响因素、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激励模式等。在《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中共党史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处中的法律困境与“司法能动”
  • 法律的“空缺结构”与外生性权益保障缺失
  • 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司法能动”
第三节 劳动争议调处中的“刚柔悖论”
  • 调处机构与程序的“行政化”
  • 调解与处置的“随意化”
·第四节 “刚柔悖论”下的机会主义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与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