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访谈篇

作者:
张英洪 刘妮娜
出版日期:
2016年9月
报告页数:
51页
报告字数:
44629字
所属图书:
农民荒: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是参访调研过程中的采访内容的整理实录,本文共涉及到18个访谈内容,包含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的各个方面,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

老龄化居家养老农村劳动力务农

作者简介:

张英洪: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农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法学博士。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综合处处长,兼任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农村经济》执行主编,长期致力于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著有农民权利研究系列作品《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农民权利论》《农民、公民权与国家》《认真对待农民权利》,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研究系列作品《新市民——北京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研究》《北京市新型城市化研究》《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研究》《农民荒——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北京市法治城市化研究》,农民财产权利研究系列作品《北京市城市化中农民财产权利研究》《赋权富民》《善治乡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刘妮娜:

文章目录
1.居家养老“不差钱”
  • 狼垡二村的老干部
  • “不差钱”的豪爽老人
  • 股份收入
  • 养老金
  • 新农保
  • 出租屋收入
  • 健康的身体最重要
  • 女儿们的幸福生活
  • 养老这事不用愁
  • 狼垡二村 像城镇的“农村”
  • 后记
2.农村人的老年生活 离不开的家庭养老
  • 五口之家,安稳生活
  • 农村的传统就是养儿防老
  • 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胜于照料服务
  • 后记
3.京郊一位富裕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 常大爷的家庭基本情况
  • 常大爷的经济收入状况
  • 与子女之间的经济关系
  • 老人的健康状况
  • 子女状况
  • 家庭和谐
  • 对于村里社会化照料服务状况的看法
  • 对于未来养老的看法
  • 后记
4.延庆县井庄镇北地村集中养老情况
  • 老年餐桌的创办初衷
  • 北地村老年餐桌的经济支撑点
  • 北地村老年餐桌的特点
5.生有两子,却过得依然凄苦
  • 偶遇访谈对象
  • 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每况愈下
  • 生有两子,我该如何养老
  • 我们的老年人该怎样安度晚年
6.生活在“雾霾”中的老人
  • 张大爷的家庭基本情况
  • 收入状况
  • 身体状况
  • 子女情况
  • 养老意愿
  • 后记
7.老年人之后,谁来种地?
  • 村子里已经找不到年轻人了
  • 土地去了哪里?
  • 将来谁种地?
·8.退休后再回乡种地
·9.开荒种菜只是为了生计
·10.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
11.两亩地的“地主”
  • 未来怎么种地?
·12.葡萄园里的专家
13.扎根延庆22年的中药园主人
  • 经营规模较大,有长远规划
  • 富有创意的药园经济
  • 希望得到当地的支持
  • 生活态度积极,对经营前景乐观
14.来京务农18年,子女成长为新北京人
  • 举家在京,不选务工选务农
  • 经营规模不大,投入负担不断增加
  • 种菜收入还可以,但好菜卖不出好价
  • 独力经营,缺乏当地提供的支持
15.夫妇在京务农,老人儿童留守老家
  • 打工六年之后选择务农,对生活较满意
  • 种地投入上涨,但收入还可以
  • 生产安全蔬菜,技术上靠老经验
  • 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
  • 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
·16.合作社食堂里的老厨师
·17.生儿育女,年轻外来农民的新家庭
18.两代人四个劳动力的家庭经营
  • 举家来京,希望多租几个大棚
  • 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
  • 最困扰的事情是销售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