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被遗忘的角落: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研究述评

作者:
李凌 张曾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2241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城乡一体化迅速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学界几乎同时开始了“城乡结合部”和“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然而遗憾的是,很少将二者结合研究,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治理领域几乎成为一个被研究者遗忘的角落。本文综述近年来为数有限的相关研究发现:当前学界正在经历由理论引入向概念本土化阶段的过渡,将社区治理置于中国社会迅速而广泛的转型背景下进行研究,城乡结合部可以视为最佳切入点。既有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国家政权与基层治理理论、治理和善治理论等分析框架,均有未能摆脱静态的结构功能论之嫌。未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学术组织、政府、非政府组织的跨部门研究增多;第二,借助社区营造、社区治理等政府项目,参与式行动研究会成为社区治理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三,动态的行动导向研究成为结构功能论视角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基层治理社会结构转型

作者简介:

李凌:男,1968年生,山东泰安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获文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曾做德国洪堡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职业教育社会学、农民教育培训、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育等。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近年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著作有《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北京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乡村职业教育: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等。

张曾: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本科生。

文章目录
概念界定
  • (一)社区及部分衍生概念
  • (二)城市化与城乡结合部
  • (三)社区治理
既有研究
  • (一)关于社区治理主体
  • (二)关于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 (三)关于国家政权与基层治理
  • (四)基于实践的治理创新
  • (五)国外治理经验及其他研究
解释性理论分析框架
  • (一)社会结构转型理论分析框架
  • (二)国家政权建设与基层治理分析框架
  • (三)治理与善治理论分析框架
·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