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宗教与女性的课题,不可避免势必碰触两性的权力或是女性的宗教地位等问题。对此有从经典中的女性、戒律规范下的女性、经论诠释中的女性、各宗派教义下的女性、各社会宗教习俗建构下的女性,着手解析。若仅就佛教与妇女的范畴言之,回顾历来讨论的课题,不少集中在大家所熟悉的,即从社会结构、男性主义、父权思想,针对佛教经典中有关“女身不净”、“女性不能成佛”、“转身成男”、“五障三从”之类的教义,及戒律上制订的“八敬法”(1)百岁尼礼初夏比丘;(2)不得骂谤比丘;(3)不得举比丘过;(4)从僧受具戒;(5)有过从僧忏;(6)半月从僧教诫;(7)依僧三月安居;(8)夏讫从僧自恣。等蔑视女性地位的思想、制度,进行检讨。永田端:《仏典における女性観の変迁——三従、五障·八敬法の周辺》(收入《シリーズ:女性と仏教》,东京:平凡社,1989);细川凉一:《西琳寺 持と尼——中世律宗と“女人救済”》(收入《シリーズ:女性と仏教》);奥本武裕:《近世の女人教化と尼》(收入《シリーズ:女性と仏教》);古正美:《佛教与女性歧视》,《当代》第11期(台北:合志文化出版公司,1985),第27~35页;古正美:《弥沙塞部女人观及其对中国女性僧团之影响》,《国立台湾大学国际中国哲学会论文集》(台北:台大哲学系,1985),第399~367页;释昭慧于《台湾佛门女权运动之理论与实践——从提倡动物权到提倡佛门女权》(收入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玄奘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弘誓文教基金会编《宗教文化与性别—伦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法界出版社,2008)中,自述从事佛门“女权运动”的缘由,指摘僧团因大男人主义导致尼僧权利备受压制,而“八敬法”的制定造成尼众的自卑和加深男众比丘的傲慢,第56~62页;Mano Mettanando Laohavanich著、李素卿译《第一次结集与对尼众的压制》一文(收入前揭《宗教文化与性别—伦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谈到八敬法(Eight Rules of Heavy Duty)可能是由第一次佛典结集时所制定,“这些法条只是一系列打压行动的序曲而已。由于八敬法高度歧视女性,遵循这些法条之后,尼僧的力量逐渐衰弱,最后终于导致印度佛教的示威与没落”(第3页);又同时指出“八敬法极可能是当时有人假借佛陀之口,予以引进的”(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