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训文献的性别面貌

作者:
何宇轩
出版日期:
2012年7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4114字
所属图书:
性别视野中的中国历史新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家训是家庭内部,尤其是长辈对子孙进行为人处世教育的一种方式;家训的内容涉及励志、劝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等方面,内容丰富,也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是非常珍贵的参考文献。卢正言:《中国历代家训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第1~2页。回顾过往家训文献的研究概况,当中有论述家训所蕴涵的德育观、价值观,如张艳国《家训辑览》、王学《中国古代家训的价值取向初探》、牛晓玉《试论明清家训中的德育教育观》、费侠莉(Charlotte Furth)的“The Patriarch’s Legacy:Household Instruction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Orthodox Values”等;张艳国:《家训辑览》(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王学:《中国古代家训的价值取向初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1期(2005年1月),第66~70页;牛晓玉:《试论明清家训中的德育教育观》,《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2期(2008),第125~128页;Charlotte Furth,“The Patriarch’s Legacy:Household Instruction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Orthodox Values,” in Liu Kwang-ching(ed.),Orth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pp.187-211。也有从经济层面分析历代家训,例如尤雅姿《由历代家训检视传统士人家庭之经济生活模式》等。尤雅姿:《由历代家训检视传统士人家庭之经济生活模式》,《思与言》36卷3期(1998年9月),第1~59页。但如果换上性别镜子审视历代家训,却又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何宇轩: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