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谁为国捐躯?——抗战时期的“伤兵之友”运动
作者:
深町英夫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9113字
所属图书:
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233-25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
欧阳恩良
摘要:
1940年2月18日,蒋介石趁新生活运动六周年之际,发动“伤兵之友”运动,而“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将其作为第七年度的中心事业之一,伤兵之友社总社于是成立。蒋介石此时演说云: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深町英夫:
相关报告
河北省新河县的社会流动与户口变化动向
清末湖南社会流动与湖南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近代同乡资源的流动与制度运作
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挫折
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兼论明清绅士研究
近代埠际贸易体系中的上海闽商
青岛社会与青岛华商
1920年代上海“中小商人”团体的构成与性质
国民革命时期长沙商民协会与苏广业店员联合会的冲突
力禁“花田”重农桑——“丁戊”办赈大员李用清的救荒实践与思想
文章目录
·
序言
·
伤兵“问题”的发生
·
官方运动的开始
·
服务活动的现场
·
“虽残不废”运动
·
后方民众的反应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