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1998~199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作者:
陆建华
出版日期:
1999年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409字
所属图书:
199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1998年中国社会形势总体稳定的格局。其次,分析了影响1998年的社会形势基本走向的主要因素。最后,预测1999年的社会形势:对各经济社会领域进展巨大,公众对现实社会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期望上升;与此同时,局部领域依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各种矛盾与问题还比较严重,社会心理的波动还时时出现。
关键词:

研究报告社会形势分析预测

作者简介:

陆建华:

文章目录
一、经济社会各领域进展巨大
  • (一)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 (二)一些领域里的体制改革进展显著,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机构改革,平稳地实现了预定目标
  • (三)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正在逐步制度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四)对一些社会主要领域的秩序进行了有力整顿,取得了显著进展
  • (五)关注民生的改善,政府在确保经济增长目标过程中,竭尽全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 (六)中央和各省市党政领导换届工作基本顺利结束,形成新一届跨世纪的中央和地方领导人群体
  • (七)全新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中央政府开始把社会保障体制的更新与再造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八)各级政府成功地动员起民众和军队力量,抵御特大洪水的袭击,取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
  • (九)农村社会保持了基本稳定,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形势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二、若干经济社会矛盾依然显著
  • (一)下岗问题成为1998年重要社会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对社会稳定局面的保持、对公众心理的正确引导,构成了明显的压力
  • (二)经过多方努力,在1998年,社会治安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大案要案增长势头没有得到抑制,一般案件的发生率下降速度不明显,部分城乡居民的安全感略有下降
  • (三)一些经济社会领域的消极现象没有得到明显的抑制,主要有部分党政官员的腐败行为比较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和劣质服务对消费者权益的伤害好比较普遍、社会道德风尚的改观比较缓慢、社会丑恶现象在部分地区还在蔓延
  • (四)在城乡人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的情况下,对因为种种原因而利益损失明显的社会人群的扶助,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手段,各阶层利益分配格局依然处在变化不居的阶段,一些社会阶层的利益损失感有所比较明显。
三、1998年社会形势的主要特点
  • (一)1998年,政府实施经济启动措施开始显出一些效果,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还没有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社会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格局而部分领域矛盾依然显著,就与此有关
  • (二)体制改革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在深化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同时,在那些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领域内,体制改革也逐项展开;特别是住房、医疗、就业方面改革,在1998年以较快速度和较大密度推进,显示出与经济体制相对应的社会体制改革面临重大突破,以适应新的市场体制
  • (三)在社会形势总体稳定的大背景下“进展巨大”与“困难显著”并存格局,已经维持了相当长阶段,而其中各种社会关系、社会要素组成方式和社会运行准则不间断地发生变化,显示出社会转型某种阶段性特征
  • (四)社会稳定含义中的人心稳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公众的关注点、满意度和信心量,成为社会形势演变的重要因素
四、1999年社会形势的预测
  • (一)政治稳定将成为1999年政府优先考虑的主题除了更加突出地强调全国上下的政治统一之外,将更加关注
  • (二)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被提高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 (三)体制改革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推进
  • (四)反腐败斗争将进入一个更加严峻的阶段
  • (五)下岗问题依然会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 (六)政府将继续花大力气控制社会治安局势
  • (七)科教兴国的思想将进一步在社会各界获得共识,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个领域中逐步得到全面的体现
  • (八)社会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强
  • (九)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