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河南农村低保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作者:
王奎清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451字
所属图书:
2012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摘要:
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经历了试点探索、全面推开和完善发展三个阶段。其保障对象在不断扩大,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在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但在制度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和实施理念的偏差、覆盖范围尚未达到“应保尽保”、需求差异较大、对象认定不准、资金供给不足、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保障覆盖面,建立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系统,提高认定准确性,推进立法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关键词:

发展现状河南“三农”农村低保制度

作者简介:

王奎清:哲学硕士,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育及社会政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文章目录
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发展阶段
  • 1.启动探索试点阶段(1994~2005年)
  • 2.全面建立制度阶段(2006~2007年)
  • 3.完善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运行现状分析
  • 1.保障对象
  • 2.保障标准
  • 3.补助水平
  • 4.资金投入
当前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1.相当部分公众对于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认识和实施理念存在偏差
  • 2.农村低保制度的覆盖范围与“应保尽保”的政策目标有一定距离
  • 3.农村低保水平与居民基本生活刚性需求存在差异
  • 4.农村低保对象认定困难,保障对象中存在着诸多不合规、不合法现象
  • 5.有限的农村低保资金制约着制度的健康运行
  • 6.农村低保法制建设滞后使得农村低保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健全和完善河南省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 1.构建“以人为本”的农村低保制度的现代理念
  • 2.加大资金投入,合理确定城乡一体的低保标准及保障覆盖面
  • 3.建立独立、有效的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系统
  • 4.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立法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